農村再生條例
-
年度農村再生執行計畫辦理程序為何?
更新日期:一、農村再生計畫審查通過之農村社區,每年依據已核定之農村再生計畫內容,研擬年度農村再生執行計畫需求,向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申請。 二、辦理程序: (一)農村社區組織代表依已核定之農村再生計畫內容,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提報年度農村再生執行需求並副知中央主管機關。 (二)直轄市或縣(市)主管
-
「農村再生條例」強調農村社區「由下而上」擬訂計畫,鄉鎮公所及縣市政府如何共同參與?
更新日期:一、農村面臨的問題及整體發展需求,以既有聚落為核心,因業務最直接涉及鄉鎮公所基層同仁,故農村再生計畫擬訂過程,歡迎鄉鎮公所人員積極參與共同討論。 二、「農村再生條例」中賦予縣市政府應辦理農村再生計畫之審查與核定,及彙整已核定農村再生計畫之年度執行需求,訂定年度農村再生執行計畫等重要工作。 三、縣市
-
培根計畫與農村再生有什麼關係?
更新日期:一、農村再生推動最大的成功因素是人: (一)農村再生推動順序是「農村再生、先做培根、培根做好、根留農村」,要申請農村再生計畫前,必須要有培根計畫相關課程的訓練。 (二)農村再生計畫必須是由農村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討論而擬訂的,必須透過培根計畫的人力培育,讓社區居民真正了解知道什麼是社區?社區需要什麼?
-
農村再生計畫研擬之要項及格式?
更新日期:農村再生計畫研擬之要項: 一、農村社區基本資料 二、實施地區現況 三、農村社區發展願景及課題 四、整體發展構想: (一)農村社區整體環境改善 (二)公共設施建設 (三)個別宅院整建 (四)產業活化 (五)文化保存與活用 (六)生態保育 (七)土地分區規劃及配置公共
-
社區提送農村再生計畫之內容及附件有那些?
更新日期:社區提送農村再生計畫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申請審查之文件: 一、農村再生計畫20份。 二、社區範圍圖。 三、社區組織代表之立案證明文件。 四、社區完成完整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訓練之證明文件影本(內附結訓人員名單)。 五、召開社區居民會議通知。 六、社區居民會議之簽到、紀錄等相關資料。 七、社區農村再生
-
社區研提農村再生計畫時召開社區居民會議之方式?
更新日期:一、農村社區內之在地組織及團體依「農村再生條例」第九條第一項規定,擬訂農村再生計畫草案時,應召開社區居民會議,邀請社區居民、土地所有權人、在地組織或團體及鄉(鎮、市、區)公所代表參與共同討論,並互推其中依法立案之單一組織或團體為代表。 二、農村社區在地組織及團體召開社區居民會議,應於開會七日前將會議通
-
社區擬提農村再生計畫須符合那些資格?向何單位提出?
更新日期:一、位於非都市土地既有一定規模集居聚落及其鄰近因整體發展需要之區域為農村社區範圍,藉以因應生活、生產與生態三生一體規劃及建設之政策目標之農村社區,其範圍包括原住民族地區,均得擬提農村再生計畫。 二、農村社區一定規模集居聚落,指集居聚落達五十戶或二百人以上,或原住民族地區及離島地區人口集居聚落達二十五
-
農村再生計畫如何申請?
更新日期:一、農村社區參加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訓練,依社區居民需求,並凝聚社區共識,經共同討論農村再生計畫後,由單一組織或團體將農村再生計畫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申請審查核定。 二、如社區提出農村再生計畫核定前,如對社區組織代表或同一社區提出2個以上農村再生計畫時,才會由地方政府協助整合或採多數決之機制,並非由
-
農村再生計畫是什麼?
更新日期:一、由農村社區在地組織及團體以自主精神,整合當地居民之意見,共同對農村社區建設提出構想並研提之農村永續發展及活化再生計畫。 二、該計畫內容包括整體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建設、產業活化、文化保存與活用、生態保育及具發展特色推動項目等,以計畫有秩序地美化農村社區環境、活化產業、傳承農村文化,打造具在地特色的
-
都市計畫或國家公園區域內農民集居聚落得否參與農村再生?
更新日期:一、雖農村再生條例第3條以農村社區為非都市土地既有一定規模集居聚落及其鄰近因整體發展需要而納入之區域,其範圍包括原住民族地區,惟於該條例第32條又以但書敘明「都市計畫或國家公園區域內之農民集居聚落」得準用相關規定。 二、爰都市計畫或國家公園區域內之農民集居聚落係可經該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同意,並報中央